近年来,大柳镇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聚焦“双基”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迈向新篇章。
打造特色产业,激活 “动力源”。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打造滁菊、黄金梨、芡实、瓜蒌等特色产业链,吸引各类人才回流。采用“公司+农户”、“村企联建”等形式,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目前建有1家国家级、8家区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2家市级、14家区级示范家庭农场,激活产业发展动能,保障群众就近就业,增加村集体和百姓收入。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 “奠基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完成X015曲亭村至华严庵村段双车道、东河桥和胡羊桥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的改造提升,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重点推进“旱改水”、高标准农田改造、水渠修缮等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夯实了乡村振兴的根基。
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建好 “支撑点”。完善和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动群众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沟渠6.2公里,拆除废旧广告牌353个,清淤塘坝19口,完成66户改厕任务,让农村“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建设曲亭印象公园,丰富群众娱乐生活,为群众营造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
抓好动态跟踪监测,织牢 “预警网”。通过基层干部和网格员的日常走、农户自主申报和上级部门预警等方式动态监测群众返贫致贫风险。2023年以来,开展入户核实农户家庭情况40余次,惠民政策宣传活动3次,多渠道为困难群众和低收入群体申请帮扶政策。形成合力,织密织牢防返贫监测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推进基层党组建设,校准“定盘星”。加强基层党组织学习工作的开展,推深做实基层党建与人才、产业同频共振,选优配强后备干部。根据党员分布、产业发展等情况,充分发挥党员在群众中说话管用、号召力强、有威望的优势,通过邀请座谈、上门动员、宣传推介等方式,吸引外出返乡的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加入产业发展队伍,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