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南谯区文明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沃野欢歌织锦绣 田畴叠浪奏新章——南谯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发布日期:2025-09-25 信息来源: 美好滁州 作者: 南宣 浏览次数:206

微信图片_2025-09-25_161444_059.png

秋风执笔,以稻浪为笺、茶香为韵,在这片热情洋溢的土地上,书写着一幅生机盎然的丰收长卷。

 

 

如果说每一片土地都有属于自己的旋律,那么南谯奏响的,绝不是往日的简单间奏,而是一曲传统与现代共鸣、生态与经济共舞的澎湃交响:

 

——南谯的“农”,是现代农业与文旅融合的诗意;

 

——南谯的“歌”,是产业脉搏与万家灯火的交响。

 

这里,是长三角一体化浪潮奔涌而来的“东部前沿”;这里,是南京都市圈强劲心跳共振的“滁州门户”。稻浪依旧翻金,茶山依然叠翠,但南谯的秋天,早已不再只是丰收的季节——它是新产业拔节生长的声音,是城乡融合共富共美的图景,更是民生温度可触可感的注脚。

 

今年以来,井楠村跻身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民生支出占比持续超九成……一个个“跃动”的发展成果,不再是静态的呈现,而是南谯奔跑的脉搏、发展的体温。南谯从不是“追随者”,而是“创造者”;不满足于“有没有”,更追求“好不好”。南谯,以一场新时代的“农歌盛会”,唱响区域发展的最强音。

微信图片_2025-09-25_161549_325.jpg

2025年南谯区“我们的节日·端午”

暨“谯梁夜市”文明实践活动走进施集镇主题文化活动

 

 

微信图片_2025-09-25_161726_628.jpg

 

章广镇桃农喜获丰收

产业勃兴 创新驱动 激活发展新动能

春种一粒粟,夏耘一片田,秋收万颗子。在这个叠翠流金的美好时节,南谯正以实干为种、创新为风,迎来高质量发展的丰盈之季:招商引资硕果盈枝、工业经济拔节生长、招才引智星光可见……一幅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领域提能增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总数达177家,半导体和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大幅增长74.0%、20.1%和28.4%,对全区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200%。获批制造强省数字化改造项目7个,新增省级企业研发中心2家、新产品3个、“首版次”软件1个,华瑞微成功获评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利维能、金大仪器获批省级绿色工厂,格锐进入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入库企业公示。服务业提质增效明显,西商冷链物流园竣工投产,果品全产业链一级批发市场正式开工,中科星图、捷博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持续壮大。积极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新引进商业首店8家,举办“徽动消费·乐享南谯”促消费活动64场,累计带动消费超5亿元。文旅融合不断深化,固德口腔健康科普馆入选省文旅“三新”典型案例。全区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均稳步增长,新增多家限上商贸企业。农业提质增产成果突出,夏粮面积与总产实现“双增”,秋粮播种面积超额完成,高标准农田通过市级验收。长三角绿色农产品(食用菌)产业园、施集镇国家级食用菌产业强镇一期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新增多个绿色食品产业链项目;上半年农林牧副渔总产值增长明显,居全市前列。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

“在南谯区这片‘全链条赋能+保姆式服务’政策沃土中,我们企业实现从技术攻坚到产能倍增的跨越式发展。我个人也得益于滁州市‘满天星’人才计划的精准浇灌,荣膺国家级领军人才称号,带动企业年营收突破亿元大关,完成从专精特新企业向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华丽转身!”日前,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高兴地说道。

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的“加速器”和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的“金钥匙”,全区持续优化产业政策,建强科技、基金、产业三支专业化招商队伍,不断创新招商手法。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6个,其中主导产业项目20个、占比76.9%,新开工24个、新投产19个。项目建设高效推进,飞利浦空调二期、晶隆半导体等多个项目开工建设,一批项目竣工投产。

创新赋能持续强化,新引进高层次人才55人,入选省级人才项目5个,新增产学研合作10项、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滁州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南谯中心正式揭牌。越好电子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二等奖,人才工作连续三年跻身“全国校招案例百强”。

变者,天下之公理。改革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南谯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多项年度改革任务,新增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试点。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上线多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办理时限大幅压缩,多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开展常态化助企纾困,累计处理企业疑难诉求150余件。深化“双对标”行动,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全力打造“亭满意·谯头堡”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在法治化营商环境上狠下功夫。持续深化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巩固提升行动,大力推进精准检查、联合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市场监管“首违不罚”“轻微免罚”,为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组组亮眼的成就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一座城区加速奔跑的体温、一次次产业生态焕新的脉动……

微信图片_2025-09-25_161849_485.jpg

弗我电子组件产业园项目

微信图片_2025-09-25_161935_974.jpg

辰达半导体器件研发生产项目

城乡协同 生态赋能 谱写振兴大篇章

如何让城市与乡村从“二元割裂”走向“美美与共”?南谯以长三角一体化为契机,以生态绿色为基底,用城乡统筹的笔触,唱响了一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融合发展最强音——不是简单“铺摊子”,而是精准“搭台子、通路子、融圈子”。

城乡品质同步提升。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完成大量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危旧房更新,更新老旧燃气管道,新增大量城市停车泊位。凤栖湖美食文创街区、科创星汇广场建成运营,元山路、黄悦寺路等城市干道加快建设。安徽科技学院滁州校区、中航未来航空职业学校、滁州技师学院陆续入驻,新增大量师生,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前两批精品示范村建设进度良好,章广镇孟洼村入选第三批建设名单,年度省级中心村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超额完成任务。昌春木炭加工项目获安徽省“万企兴万村”优秀案例,“金玉滁菊”成功入选省级非遗工坊,乡村产业与文化传承实现双赢。

乡村振兴根基夯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科技强农,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等指标稳居全省前列。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依托麻栎资源等优势,创建省级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区,深化与上海农科院、安徽科技学院等合作,推动食用菌菌种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滁菊”“茶叶”“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品牌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镇域经济特色发展。立足各镇资源禀赋,推动差异化、协同化发展。乌衣、腰铺侧重生活性服务业和商贸培育,沙河、黄泥岗聚焦新型建材与循环经济,西部施集、大柳、章广、珠龙四镇深耕现代农业和农文旅融合,初步形成多元互补、各具特色的镇域经济发展生态。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今年以来未发生重污染天气,秸秆禁烧保持“零火点”,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国控断面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狠抓餐饮油烟、噪声扰民等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完成大量营造林任务,林长制考核连续多年获市优秀等次,双洪水库获评省级幸福河湖。

微信图片_2025-09-25_162006_973.jpg

“送戏进万村”奏响文化惠民强音

区域联动 一体发展 打造合作新高地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南谯以开放包容之姿,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浪潮,紧扣“一体化”与“高质量”两大关键,在区域协同中汇聚资源、激发动能,奋力打造省际合作新样板。

强化产业协同发展。在加强合作平台建设方面,加快推进浦口-南谯开发区筹建工作,借力南京、合肥都市圈“双圈联动”,加快产业协同配套,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持续推动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共同谋划一批能够向国家争取要素资源的项目,提升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为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科技创新赋能。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对接长三角地区科教资源,推动区内企业与多所长三角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引进高校优质技术项目,促进创新资源有效对接,加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人才支撑,共建引才工作站,常态化赴多所高校开展系列活动,构筑招才引智新模式,人才引育数量逐年攀升。

民生服务共建共享。加深教体合作,开展跨省教研活动。加强医疗合作,引入长三角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定期派驻专家坐诊,基层医疗机构与长三角三甲医院开展合作。加强社会治理,积极破除区域壁垒,健全常态化、长效化跨区域联合执法协作体系。“浦口-南谯”毗邻区共享法庭暨跨域司法协作联络点的设立,标志苏皖两省毗邻区域司法协作迈向共建共治新阶段,将为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立足当下,南谯以区域联动为笔,以一体发展为墨,正在跨省合作的画卷上绘就浓重一笔;接下来,南谯将继续深耕协同发展沃土,推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融合互通,奋力打造长三角省际合作新典范,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开拓广阔空间。

微信图片_2025-09-25_162124_542.jpg

利维能年产6GWh半固态动力电池制造扩建项目

民生暖心 服务提质 共建美好幸福城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古至今,社会的画卷,由无数民生的笔触勾勒而成。从幼有所育到老有所养,从病有所医到住有所居,每一个民生领域都是社会温度的体现。

在时代的征程上,书写好民生这篇大文章,关乎社会的长治久安与人民的根本福祉。南谯区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优化服务供给,织密社会保障网络,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今年以来,全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9.8%,29项民生实事总体进度达89.6%,其中13项提前完成。坚持就业优先,开展大量招聘会,助企招工成效显著,新增城镇就业4115人,完成年度目标89.5%。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严格落实城乡低保、残疾人补贴等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教育发展提质增效,实验小学新区分校开学招生,旅游商贸学校完成中职达标示范建设,东坡中学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健康南谯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全省首家数字化中医馆,居民医保参保率居全市前列。文化惠民丰富多彩,实施“送戏进万村”工程,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200余场,“谯梁夜市”科普专场获省级优秀活动。安居工程持续加力,住宅小区电梯更新、安置房应急维修、便民菜场建设等实事项目有序推进,珠龙水厂农村供水一体化、皇庆湖泵站等工程顺利验收,沙黄水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获批立项。

社会救助精准温暖。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为农村及城市低保对象发放大量保障金,为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护理补贴。强化特困人员供养,为大量人员续购住院护理保险,切实减轻就医负担。完善主动发现机制,依托基层网格实时摸排困难群众需求,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转变,确保困难群体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社会治理高效有序。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全覆盖,平安稳定指数保持全市前列,群众安全感达99.2%。“五邻工作法”打造新时代睦邻社区样板,入选全省优秀创新案例;“逢四说事”协商机制被省级媒体推广,有效化解基层矛盾。非法集资新案、陈案持续“双无”,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现在的日子更方便、更踏实了,但我们更高兴的是,能看到政府一直在听大家的声音,年年都有新改善。”百姓的口碑是最好的奖杯。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南谯的温暖与进步,正体现在这一点一滴的日常改变上,体现在百姓一天更比一天强的获得感中。这条幸福之路,继续在向前延伸……

万里征程风正劲,续写时代新华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谯区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产业兴区、城乡融合、民生为本,聚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宜居宜业幸福区。未来,南谯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机制、更加务实的作风,继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在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绘就更加绚丽的幸福画卷!

微信图片_2025-09-25_162300_757.jpg

乌衣镇抢收现场

微信图片_2025-09-25_162409_853.jpg

施集镇高标准农田、稻田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