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4年以来,南谯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坚持从理论宣传深入民心、移风易俗改变乡村风貌、文旅融合带动经济发展以及文明实践丰富群众生活等多个重要方面入手,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理论宣传 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思想引领
“今天啊,我要带着大家乘坐‘民生改革号’列车,一起感受皖东大地近些年来发生的变化……”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南谯区乌衣镇“古镇新声”青年宣讲团成员杨添走进乌衣镇袁庄社区,以“改革之笔绘民生新图景”为主题,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滁州故事,将理论宣讲与脱口秀巧妙结合,开展理论微宣讲100余场,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柴米油盐”“茶余饭后”,既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将党的理论政策传入千家万户。
培育文明乡风,思想建设要先行。2024年南谯区围绕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革命纪念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组织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劳模、青年、巾帼、好人、“百姓名嘴”等深入乡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党的理论,让广大农民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2024年组织开展“举旗帜·送理论”等各类宣讲活动3000余场次,受众约10万余人次,切实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和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南谯区还借助现代媒体手段扩大理论宣传覆盖面,充分利用覆盖镇村的应急广播、南谯983电台、文明南谯等各类媒体平台,开设理论学习专栏,推送党的政策解读文章、视频等内容。
移风易俗 重塑乡村文明新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教导着我们改掉往日的陈规陋习,从我做起,崇尚科学、抵制迷信……”2024年9月5日晚,在滁州市暨南谯区2024年农村移风易俗宣传月启动仪式上安徽省文明家庭高青旺家庭带头开展移风倡议,号召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弘扬文明新风,抵制陈规陋习,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顺父母、邻里和谐”,树文明新风,建和谐家园。
培育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为有效治理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2024年,南谯区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两队”作用,从破除铺张浪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入手,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各镇积极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陈规陋习等融入村规民约,用村规民约的影响力、约束力,形成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举办2024年农村移风易俗宣传月启动仪式、“树孝亲敬老之风 颂中华传统美德”重阳主题文化活动、“弘扬时代新风 共筑美好生活”移风易俗文艺作品创作展演等各类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活动500余场。
南谯区积极推送全区各地各单位移风易俗工作经验做法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刊登120篇(次),创编《移风易俗换新颜》等各类移风易俗节目10余个,制作移风易俗宣传扇、围裙、手提袋等5000余个。2024年,南谯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先进典型为引领,凝聚向上向善力量,评选南谯好人33组、4人获评滁州好人,评选区级新时代好少年20名、1人获评滁州市新时代好少年。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深入村组等开展移风易俗宣讲、志愿服务等各类主题活动100余场,通过身边人、身边物让移风易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乡风文明程度有效提升。深入推进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多部门协同开展违规墓地整治工作,持续开展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提升行动。在春节、清明等重要时间节点,大力开展文明祭扫、绿色祭扫活动。
文旅融合 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施集镇素有“皖东茶乡”的美誉,这里隐藏着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仙境——井楠茗宿。施集镇井楠村群山围绕,山上茶叶与板栗间作,叠叠层层,满目苍翠。为大力发展文旅经济,井楠村依托当地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以原有的自然生态为基础,把村民闲置的房屋和宅基地利用起来,精心设计改造,开发民宿,发展旅游业。民宿不仅带动了当地村民共同创业增收,还让游客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体验采摘、茶道、手作、养生等乡村田园慢生活,享受乡村的恬静和安然。
文旅产业“旺”起来,乡村振兴才能迸发新活力。南谯区不断整合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旅融合品牌。2024年12月8日,南谯区招商推介会暨愿景·诗集岭&琅山居狩猎文化营地新品发布会成功举行,这标志着南谯区文旅产业又添新成员。
2024年,南谯区施集镇井楠茗宿获评全国乙级民宿、阿尔卡迪亚酒店获评国家级四星级旅游饭店,金鹏野奢宿集、井楠茗宿获评安徽省首批皖美金牌民宿、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区。琅琊仙酱香咖啡酒系列、金玉滁菊文创系列分别在2024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获铜奖和银奖。沙河镇精灵谷王瑾珊入选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南谯在2024年全省文化和旅游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推荐马露在导游大赛中获三等奖、胡静、朱玉涵在旅游民宿管家服务技能竞赛客房服务类项目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均为滁州唯一获奖选手。
南谯文旅产业的发展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增加了村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2024年,南谯区积极发挥文旅协会作用,组织48名长三角区域大学生博主开展“滁州南谯·青春亭城环游记”主题活动,围绕18家酒店、景区景点、民宿、农家乐等进行重点推荐。开通南谯文旅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发布视频60余个,累计点击量约50万+。拍摄百集文旅视频,从文化、美食、美景、集市全方位宣传展示南谯文旅。围绕“山水林田湖草花”,融入南谯元素,设计系列文创产品。举办南谯区第七届农民丰收节、第八届珠龙蓝莓节、第六届九天峰石榴采摘文化节等节庆活动1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1.5万人,通过线上直播销售消费金额约300万元,全区销售农产品超1000万元。
文明实践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两张粽叶对着一卷成小漏斗,再铺盖上满满的米……”2024年6月6日,在南谯区沙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来自沙河镇新塘村的村民刘玉兰一边忙着扯着绳裹粽子,一边还不忘教身边的小“裹粽手”技巧。“这个活动真不错,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参与进来了,在体验包粽子的同时还能观看到这么多文艺节目,真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在南谯区10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居民群众不仅可以聆听理论宣讲,观看文艺演出,也可以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还可以进行阅读、体育健身、体验科普活动、排练文艺节目等……2024年,南谯区持续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服务功能,越来越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成为村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大舞台”、政策宣讲的“主阵地”。
南谯区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根据群众“点单”需求,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村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2024年,南谯区围绕“我们的节日”“文明实践我是行动者”“党的声音进万家”等主题广泛开展“文明贺新春 幸福亭城年”“缅怀先烈跟党走 红色基因代代传”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3500余场次。围绕“3·5”学雷锋活动月开展“传承雷锋精神 我为群众办实事”学雷锋活动月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展示交流活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280余场次。组建了“画书南谯”“谯梁青年”“南谯1054”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组织“画书南谯”文艺家志愿服务队深入各镇开展“育文明乡风‘文化人’ 绘乡村振兴‘新画卷’”等主题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教授居民群众书法、绘画技艺并为居民群众免费写春联。“谯梁青年”“南谯1054”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免费为居民群众开展防溺水等各类应急救护知识培训20余场次。
南谯区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专题培训,举办“文明实践我行动,交流互鉴展风采”南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展示交流活动,积极扶持培育特色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发展,乌衣镇“舞月花”文化润心项目和腰铺镇“梅家乐”爱心学堂项目分别荣获市级银奖、铜奖。持续擦亮“谯梁夜市”品牌,全年共举办“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协力建设科技强国”“迎国庆 颂祖国 赞家乡”文艺汇演暨“谯梁夜市”文明实践进万家活动等52场次,参与志愿者1400余人次,参与群众1.5万余人次,被上级媒体刊发或转载新闻报道20余次,有效提升文明实践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理论宣传为其提供思想指引,移风易俗塑造乡村新风貌,文旅融合为发展注入活力,文明实践丰富群众生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南谯区将不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让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筑牢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实现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