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图片来源:实验小学
春雷滚滚,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万物复苏,百花争艳,春天的序曲在惊蛰这一天奏响。3月5日,(农历二月十五)滁州市实验小学以此为契机,举办了一系列以“惊雷蕴动,奋起迎春”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旨在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惊蛰的节气知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图片来源:实验小学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春雷滚滚,唤醒了冬眠的昆虫,也唤醒了大地的生机。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繁花似锦,生机勃勃,一幅美好的春景图展现在眼前。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图片来源:实验小学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惊蛰的节气知识,学校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向长辈请教等方式,深入了解了惊蛰的含义、由来和各地习俗。同时,他们还学习了许多关于惊蛰的谚语和诗词,如韦应物的《观田家》和吴藕汀的《惊蛰》等,进一步增进了对惊蛰等节气的认识和了解。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图片来源:实验小学
在惊蛰这一天,古人将其分为三候,用以更准确地描述节气的气候特征。一候桃始华,桃花开始绽放,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二候仓庚鸣,黄鹂开始鸣叫,传递着春天的信息;三候鹰化为鸠,老鹰躲起来繁殖后代,而鸽子则频繁出现。这些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述,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惊蛰节气的独特魅力。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图片来源:实验小学
除了了解惊蛰的节气知识外,学校还向学生们介绍了惊蛰的传统习俗。在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演变成惊蛰打小人驱赶霉运的习俗,寓意着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远离霉运。还有许多富有深意的习俗,如“蒙鼓皮”、“吃梨”以及“祭白虎化解是非”等,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图片来源:实验小学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图片来源:实验小学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图片来源: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