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关村两委人员把采摘下来的西瓜装车送往滁州商超 图片来源:珠龙镇
近年来,珠龙镇坚持按照 “一村一品”工作思路,立足镇域特色、因地制宜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围绕集体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等措施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集体产业,力促乡村振兴。珠龙镇北关村位于关山脚下沙河水库上游,这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国道G328线、滁新高速穿境而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垫下坚实的基础,连续5年来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都走在全镇前列,富硒稻种植+加工、果蔬种植、扶贫产业园建设、高炮收入已成为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到2021年,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达73.5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6670元。2019年,珠龙镇在北关村注册“岭上硒谷农业种植合作社”,通过企业+农户的模式新建稻虾共作基地512亩,利用有机硒生物技术发展富硒稻生产,合作社投资20万元购置大米加工设备,注册“关下水岸”商标,开发虾田富硒大米深加工,亩产值达2000元。
“今年我们村里种植了约12亩地西瓜,正常西瓜不可以重茬种植,但我们采用的是嫁接在葫芦苗上的西瓜苗,不仅可以重茬种植,而且能够抗枯萎病,口感更佳、产量更高。预计亩产西瓜4000斤,按照现在市场批发价1.2元/斤行情来算,除去运输费、土地流转费等可为村里增加收入近10万元。”珠龙镇北关村党总支书记、珠龙镇党委委员黄光军面对前来采访的市电视台记者说。自2015年以来,该村积极流转土地开展示范种植+技术指导模式发展草莓、葡萄、火龙果、大棚油桃等特色产业种植。目前全村果蔬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每年前来采摘、休闲、旅游的游客在8万人左右,同时解决200余人就业问题。
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力促乡村振兴。为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珠龙镇通过一系列举措帮助困难群众脱贫,李义军可以算得上是典型。李义军大儿子由于患有白血病,导致家庭困难。2017年在镇、村的帮扶下他在扶贫产业园发展大棚葡萄种植,今年他家1个大棚葡萄收入就达1万元。如今他又在北关蔬菜基地租赁6个大棚种植蔬菜种植早黄瓜、缸豆、辣椒等高效蔬菜,如今他家收入步步高,日子节节甜。
2022年陈王村申报温控大棚全基质蓝莓标准化种植科技示范项目,与珠龙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组织实施,该项目总投入资金122万元,种植新品种蓝莓4000盆,实施蓝莓育苗种植槽1500米。该项目实施后惠及困难群众25人,吸纳就业创业困难群众达12户,解决5名困难群众就业问题。截至目前,珠龙镇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救助等方式帮助全镇539名群众走出困境。
人居环境整治后的珠龙镇官塘村大官塘村民组鸟瞰图 图片来源:珠龙镇
以提升基层干部履职能,力促乡村振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我们所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就是为了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同时也是提高全村党员、群众对我们村干部履职能力的认可。”珠龙镇官塘村党总支书记俞凤鸣在村党总支“三问”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上的发言。官塘村是珠龙镇最大的一个行政村,下辖22个村民组,2021-2022连续2年全区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都在官塘村召开。该村通过“清、拆、建、管等一系列举措让村民组面貌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垃圾有去处、污水进管道、户户通上自来水,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墙体彩绘随处可见。在珠龙镇像这样的被区表彰的美丽村庄还有广卫村广北安置点、木庄村山王安置点、珠龙村莲花安置点等。
2022年6月官塘村投资新建的云谷休闲农庄正在施工中,该项目占地1500平方,计划投资100万元,包括游客接待区、旅游商品(农副产品)产品区、垂钓区、餐饮、茶叶手工制作等为一体,一次性将可承接100名游客就餐,计划7月底农家乐项目对外营业。
珠龙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专题培训等方式积极提高基层干部履职能力,镇组织、纪检等部门对各村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内容之一。到2022年底,珠龙镇通过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以上的村将达到4个,收入达30万元以上的达2个,该镇以发展壮大村集体产业,力促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