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护辖区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确保被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让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有保障。红庙社区多措并举、多方协调,积极为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集中办理失地养老保障相关工作。
“宣传政策”现场 图片来源:红庙社区
一是领导重视强保障。红庙社区的徐明组、张明组、老油坊组和朱郢组四个生产队在2016年因清流污水处理厂建设土地陆续受到污染,土地不能耕种而失去土地,四个生产队的老百姓也继而失去生活来源。红庙社区立即将此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深入了解情况,安抚群众情绪,同时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反映,并找多部门协调处理。最终在2018年底滁州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第141号将受污染的土地进行土地流转,并发放了流转补偿款,让老百姓生活有了保障。
二是扎实摸底建台账。因四个队前期土地流转时间较早、资料缺失、人员关系变更复杂,导致被征地农民项目核实及身份认证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为从根本上推动工作,社区工作人员扎实摸底,在台账整理上狠下功夫,创建符合具体情况的“一户一档”台账。台账内容包括户口簿、身份证、土地承包证、征地项目协议、该户人员关系及被征地时间、面积明细等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参保人员和信息的准确性,做到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应保尽保。
三是加强宣传促引导。红庙社区通过召开组长会计会议、现场咨询、发送手机信息、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重点对群众关心的参保范围、缴费标准、领取条件和标准、待遇等政策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工作人员还耐心解答了失地农民提出的有关问题,切实增强了广大失地农民对失地惠民政策群众知晓、理解和掌握。
四是细致服务保稳定。红庙社区一直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来对待。将被征地农民社保服务下沉到一线,方便为失地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和一站式业务办理服务。因被征地人数众多,业务办理过程中情况复杂,面对百姓带来的问题,工作人员均耐心倾听,细致解答,及时消除因被征地农民社保工作导致的不稳定因素。如对待个别特殊情况的,及时查询原始档案,找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出具情况说明等,将服务群众,解决群众问题落在实处,同时做到将矛盾在一线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增进社会稳定。